星期三, 六月 04, 2008

戒 | 色

戒 | 色 10/05/2007 20:25
好片子。可能去看第二次。

我去看的时候是下午,人并不多。开演前急着找可停3小时的meter,最后还是没找到,只好停在2小时的meter位子。心想,如果得了罚单用电影超过两小时时间作理由辩解是否可以?

这是部复杂的片子,不奇怪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就不说演员的表演、服装等技术性的东西了。只是觉得王力宏这样有名的人还是避免比较好。不然,熟悉他的人笑场真不好玩。

首先,电影写的大环境,是在中国几将被日本灭亡的情势下,中国人不惜牺牲自己的反抗。这是个贯穿始末的重大背景,这毋须置疑。我只在看过后对这个大环境有 过一个念头:对这个背景和战争的残酷,是否没交代够?但很快就明白了,片子本身所表现的,一方面,对其中的人物来说,已经够了,另一方面,直接战场上的残 酷,也绝不是它的重点。它的重点,是非直接战场的残酷。

王佳芝作为流亡到香港的学生,面对前线战士的流血牺牲,她在爱国的戏里演的,就是自己想说的。爱国戏在电影里,就是对敌战斗“动员”。

这场战争对王佳芝来说,是从暗杀小组成立开始的。从那一刻开始,王佳芝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危险,她最后一个加入,是爱国,是为了跟大家在一起,也 是为了跟她爱的邝裕民在一起。暗杀是战争的一部分,战争这部狂大的机器,注定是要吞没人性和爱的,暗杀也不例外,即使是正义的暗杀。

诱饵,就是要充当被牺牲的角色。从这个角度讲,成为诱饵,就已经意味着被抛弃。为了成为诱饵,对王的色情“训练”,是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爱的。 这是因为以后的勾引,也不能有爱。有爱,则必破坏这训练,也会导致以后行动的失败。所以它要由嫖过妓的梁闰生完成。换句话说,王佳芝在人格上,在这场战争 中已经被当成了被训练的妓女。这样的“训练”,只有技术,没有爱。所以王没有跟梁闰生任何内心的交流,她明确拒绝跟他谈论。这一段对整个故事非常重要。

在这里,所谓“处女的价值”在影片里的表现是荡然无存。为抗日的牺牲,已经强过了一切,强过了生命和贞洁。所以爱王佳芝的邝裕民没有任何行动,也 没有任何参与。爱已经与此无关。而王佳芝在知道大家的讨论后,不但没反对,甚至也没有任何犹豫。这一点,小说中还有点隐晦,电影里却是十分明确。导演十分 明确的告诉了观众,性的训练,没有爱的内容。(认为性一定有爱的人,应该好好看看这部分)。

可是,可是。。。。。。

即便是为了崇高目的牺牲了爱,并不意味着人就完全不再追求了,因为这也是人的本性。电影里,王佳芝从床上一跃而起,走到窗前,以她真实的裸体,面对着这个世界,明白无误的表现她的迷惑:她的自我还有吗?她的爱在哪里?

香港暗杀行动失败后,对帮过他们的汉奸,不得不无情杀戮,其过程之残忍和血腥,对王佳芝的心理冲击,超过她贞洁的失去。这样的杀戮,其实是战争的 一个真实缩影,也是后来邝裕民继续暗杀战斗的原因之一。但对王佳芝,经历过这一血腥后她回到上海继续学习,成为普通平民,为几斗米去排长长的队。而对当时 的中国和中国贫民来说,被占领区的平民生活,已经完全不同,贫民也是被杀戮的对象。王佳芝说自己“越来越少”,是这种情形的真实写照,也成为她重回“战 场”的原因。

作为诱饵,王佳芝得到的,已经是一种抛弃;而到了易先生那里,她却必须做到“真实相爱”,任何虚假的部分,都可能导致失败。自己身份的数据,可以 强记下来,但情感是无法完全隐藏的。王佳芝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极其自然地去真爱,以达到暗杀的目的。易先生作为特务头子,自己抓过以色情接近他的其她美 女特务。如果王佳芝不是真爱,是很难瞒不过易先生的。

性爱也是爱的一种。即便是特务头子,也是了解这点的。易先生作为伪政府的特务头子,当时的环境,是极其紧张,高度压力,电影已经表现了这点。而他 即便权顷一时,也还是会有不想为之的事情。时局的变化,更不是他能左右的。所以王佳芝那句“你想要那样吗?”,便一下击中了他的心里。内心由此崩溃而发 泄,才有粗暴的第一次跟王发生关系。这并不是仅仅是权势的单纯表现,或者说,除了权势和雄性的征服,同时也混杂了易先生内心的虚弱。这在以后的发展中,易 的相反表现可以得到证实。

而王佳芝后来对他说”我狠你“,表面上是易先生不关心她带来的不满,但又何尝不是王佳芝作为诱饵被抛弃的不满?至此,王佳芝的心情,借着易对她的 不关心而说出来,而易的心情,也由王佳芝的一句话带来的发泄而释放,两人由此而形成心境的一致,形成爱的基础。所以后面接下来的性爱,更进一步表现和加强 了这一点。从这点看来,性爱的描写,在这里确是非常需要,这是两人一致心态的完整表达,但是否需要那种尺度的暴露,是也可也不可的。对比较开放的人,这种 真实感是需要,对还不够开放的人,这也许过头了。我相信会有人更喜欢中国剪辑过的版本。激情的性爱,到后来的完全交熔在一起,完整表达了两人的爱。但两人 爱的高潮,一是在日本技艺馆,王给易唱“天涯歌女”,二是王佳芝拿着戒指,让易先生逃走。这是两人真爱的表达,尽管王佳芝的背后,带有暗杀的目的。而这个 目的,在王的低声一句“快跑”中,完全烟消云散。这部分是影片最复杂的,真爱和假爱,会让人难以分辨。

真爱的力量,永远不能低估。王的处境,邝裕民觉察出而试图阻止,但已经晚了,他已经没有阻止的力量。他也试图表达对王佳芝的爱,而这也晚了,王佳芝在任务结束前,她和易的情感,和过去被“抛弃”的阴影,让她无法再面对和接受邝裕民的爱。

但在敌对和扭曲的关系中,性爱所能燃起的一点点人性情感的一致和真爱的火苗,能照亮的,就只是易先生黑暗角落里的一点点,没有可能照亮外面凶恶的 战争世界。在当时的环境和形势下,易先生没有可能完全放过王佳芝,特别是在面对自己下属告之一切的情况下。判决书上写下的”可“字,表明了这一切。

行刑的场地,那个黑洞一样的湖,象征着将吞噬这一切。而王佳芝和邝裕民,失败后终于可以再次面对,王佳芝没有愧疚,邝裕民也没有责怪。他们可以生不在一起,死在一起。

最后唯一剩下的,是那份让易先生感受到的,让他震动落泪无语的真爱。

这是对普通好坏观念的彻底颠覆。

我一直对结局在想,读小说的时候,就觉得结局不好,使得对小说的感觉很一般,我觉得是张爱玲自己对爱情失望的结果。电影看完后,才意识到,无论如 何,在敌对和扭曲的男女关系下的爱,是难以逃脱悲剧的命运的。以悲剧来达到“戒”的目的,才是根本。让坏人感受到真爱的电影结局,跟小说还是有区别的。也 就是说,电影很明确的让真爱仍存在,即使它是在敌人心里。

电影中两次出现口红印在杯口的镜头,一次是在开始引诱易先生的时候,第二次是动手开始暗杀易先生的等待中。我认为这是影片中点题的部分,它看上去 是 “色”,极色,但实际上却是弄脏了杯子,所以也是“戒”。它出现在两次行动的开始,每一次都给王付出巨大的代价。而这一切,不仅是色,而是这种敌对的战争 杀戮当中的色。所以这种敌对的战争杀戮,更是要戒的。

李安的这部电影,是个里程碑。人性的描写到这个深度,为数不多吧。

不管票房如何(字幕一定会影响普通观众),我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是一部明年Oscar热门片子,拭目以待。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