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六月 04, 2008

纪录片《南京》

纪录片《南京》 11/12/2007 01:05
因为等人,我进去的时候,合唱已经开始了。剧院里面人已基本是满满的,找个空座不太容易。

电影开始前介绍了资助美国中学老师到中国了解南京大屠杀的项目,介绍了张纯如。制片人Ted Leonsis介绍了自己决定拍这部电影的过程。

张纯如(1968-2004),就是写了一本书。但这本书,却要了她的命。张纯如的父母,是40多年前哈佛的毕业生,回到波士顿介绍他们已经离去的女儿, 给大家看了张纯如从小到大的照片,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在压力巨大的时候,她父母问她:还要不要继续了?她父母并没有反对她做自己要做的。不知道他们为失去 张纯如承受了多大的痛苦,但知道,当他们走下台的时候,他们绝对应该获得,剧院里所有人自发站立的掌声,英雄般的尊敬。

电影《南京》写的是1937年12月南京在被日本人占领前后一个多月的事。电影自然少不了悲惨和悲哀。放映开始前,就看到前面几个女生纷纷准备纸巾。

我想很少有人看了这些真实的镜头下的场景而无动于衷的。我自己看与此有关的资料或照片,一般都看不了多长时间,就进行不下去了(所以我想我理解那 些不去看和中途离开的人)。但另一方面,我也再次认识到,如果看都看不下去,那么,张纯如写书的过程所承受的是什么。当然,也更忘不了那个战争中的“国际 安全区”,那是几个手无寸铁的人在并没有得到日本人批准的情况下自行建立的,虽然这个“安全区”也不安全,日本人还是到区里抓过人,但也是这个安全区的委 员会,仍在尽可能地向日本侵略军报告一个接一个他们知道的侵犯平民的罪行,要求查处。这需要什么样的彪悍!

我不知道“安全区”在二战中其它地方是否有,在中国历史上,这应该是第一次吧。当然,也应该是最后一次。

我很高兴中国人没忘也忘不了这段经历。John Rabe穷困的时候,中国人有给他帮助。几年前读到《拉贝日记》的时候,就希望它能被拍成电影,如今终于有了这部记录片(John Rabe也将被拍成电影)。不过,我仍在一种选择的悖论中:如果看,就得忍受那些悲哀;而如果不看,又如何不忘?作为中国人,不了解这些,人生不完整。

电影里我感受最深的是这句话:这些会让我恨日本人吗?不,如果是我们这样对待别人,我会再反对一次。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